折柳的意思

注音 ㄓㄜˊ ㄌ一ㄡˇ

拼音 zhé liǔ

基本釋義

⒈  漢朝長安,凡送客至灞橋,常折柳枝相贈。後用來代指送別。

折柳贈相知。

⒉  古樂曲《折楊柳》,多為懷念之作。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國語辭典修訂本

折柳「ㄓㄜˊ ㄌ一ㄡˇ」

⒈  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有座灞橋,古人餞送友朋至此,常折柳贈別,以表達依依之情。見《三輔黃圖·卷六·橋》。後用以借指送別或餞行。

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三折》:「謾向燕河還折柳。死別共生離,一旦休!」

別離 分別 分袂

⒉  樂曲名。屬橫吹曲。傳說漢朝張騫從西域傳入德摩訶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聲二十八解而成,為軍樂。魏晉時古辭亡佚。南朝梁、陳以後多用為傷春懷別,思念遠人之辭。曲調憂傷悲涼。

引證解釋

⒈  折取柳枝。語出《三輔黃圖·橋》:“霸橋 在 長安 東,跨水作橋。

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後多用為贈別或送別之詞。 唐 權德輿 《送陸太祝》詩:“新知折柳贈,舊侶乘籃送。”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暗憐衣帶,不勝折柳之懷。”

⒉  古樂曲名。 《折楊柳》曲的省稱。多用以惜別懷遠。參見“折楊柳”。

《文苑英華》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蓮》。”
唐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袁郊 《甘澤謠·許雲封》:“《折柳》傳情,悲 玉關 之戍客。”
姚鵷鶵 《王建章輓詩》:“《陽關》《折柳》悽迷別,行卷題詩醉醒間。”

⒊  後因以“折柳”代指籬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裝置。

《詩·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傳:“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為藩,無益於禁矣。”
晉 葛洪 《抱朴子·譏惑》:“大 楚 帶甲百萬,而有振槁之脆;強 秦 殽 函 襲嶮,而無折柳之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