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節的意思

注音 ㄓㄜˊ ㄐ一ㄝˊ

拼音 zhé jié

基本釋義

⒈  降低自己身份。

折節下士。

⒉  改變平時的志趣行為,向好的方面發展。

折節為儉。折節讀書,不徒血氣之勇。

國語辭典修訂本

折節「ㄓㄜˊ ㄐ一ㄝˊ」

⒈  屈己從人。

《管子·霸言》:「折節事彊以避罪,小國之形也。」
《史記·卷七〇·張儀傳》:「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罵齊王。齊王大怒,折節而下秦。」

⒉  屈己禮賢。

《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
《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此人乃公平日所折節敬禮者,何故忘之?」

如:「折節下交」。

⒊  佩服。

《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馳騖於唐虞,折節於三代。」

⒋  改變舊有的志向或作為。

《後漢書·卷六五·段熲傳》:「熲少便習弓馬,尚遊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〇》:「後來家事忽然好了,盡改前非,折節讀書。」

如:「折節向學」。

引證解釋

⒈  屈己下人。

《管子·霸言》:“折節事彊以避罪,小國之形也。”
宋 王安石 《給事中孔公墓誌銘》:“而宰相使人説公稍折節以待遷,公乃告以不能。”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一:“李遵勖 為駙馬都尉,折節待士。”
清 陳夢雷 《絕交書》:“老年兄以桑梓鉅望,道貌沖和,折節下交,每以遠大相許。”

⒉  強自剋制,改變平素志行。

《史記·貨殖列傳》:“富人爭奢侈,而 任氏 折節為儉,力田畜。”
《南史·循吏傳·何遠》:“遠 本倜儻,尚輕俠。至是乃折節為吏,杜絶交遊,饋遺秋毫無所受。”
宋 蘇軾 《方山子傳》:“少慕 朱家、郭解 為人,閭裡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
鄭觀應 《盛世危言·防海下》:“為武員者皆折節讀書,不徒血氣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