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聲的意思

注音 一ㄤˊ ㄕㄥ

拼音 yáng shēng

基本釋義

⒈  提高聲音。

這兒吵鬧聲越來越大,我們只好揚聲說話。

raise the voice;

⒉  故意對外宣揚。

他守口如瓶,不會往外揚聲。

make public;

⒊  揚名;聲譽傳揚。

become famous;

國語辭典修訂本

揚聲「一ㄤˊ ㄕㄥ」

⒈  揚名,傳播聲譽。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三國演義·第二三回》:「如得龍躍天衢,振翼雲漢,揚聲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

⒉  發高聲。

《樂府詩集·卷四九·清商曲辭六·西曲歌下·江陵樂》:「逢人駐步看,揚聲皆言好。」
《三國演義·第二回》:「遂奮力提刀上岸,揚聲大叫,東西指揮,如喚人狀。」

⒊  故意放言、宣傳。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

引證解釋

⒈  高聲。

《晏子春秋·諫上二二》:“湯 晳而長,頤以髯,兌上豐下,倨身而揚聲。”
《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六·江陵樂三》:“逢人駐步看,揚聲皆言好。”
劉心武 《班主任》四:“耳邊響著一片揚聲爭論與喁喁低議交織成的音波。”

⒉  傳播名聲。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今 孝章 實丈夫之雄也,天下談士依以揚聲,而身不免於幽縶。”
宋 曾鞏 《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誌銘》:“學則知經,文則能賦。矧曰方聞,揚聲天路。”
清 錢謙益 《錢塘縣知縣李白春授文林郎制》:“今之吏介在通都大邑,飭廚傳,走竿牘,遊光揚聲,拜除如流。”

⒊  揚言。參見“揚言”。

《後漢書·班超傳》:“乃期大會諸國王,因揚聲當重加賞賜,於是 焉耆王 廣、尉犁王 汎 及 北鞬支 等三十人相率詣 超。”
《新唐書·吐蕃傳下》:“﹝ 恐熱 ﹞乃揚聲將請 唐 兵五十萬共定其亂。”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林·韓林建言知名》:“廷和 撥亂返正,足稱救時宰相, 道 指為元惡,且先揚聲,邀人浼止,及補外而始發之,其心跡詭祕可見。”

⒋  為喪家助哀。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下:“喪筵之室,俾妓婢唱悲切聲,以助主人之哀者,謂之揚聲。不知起自何代。”
一說,舉哀。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哭為禮儀說》:“揚聲,舉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