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一)ㄘㄠ

拼音 (一)cāo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操「ㄘㄠ」

1.持、拿。

造句

2.掌握。

造句勝算

3.從事。

造句舊業

4.訓練、鍛鍊。

造句兵演練、軍事

5.使用某種語言或口音說話。

造句臺語、北方口音

6.品格、德行。

造句守、

7.一種鍛鍊筋骨的運動。

造句、早、健美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一)ㄘㄠ

拼音 (一)cāo


[動]
1.持、拿。《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愛人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漢.王充《論衡.感虛》:「武王左操黃鉞,右執白旄,瞋目而麾之。」

2.掌握。《商君書.弱民》:「主變事能得齊國守安,主操權利。」

3.駕駛。《莊子.達生》:「吾嘗濟乎觴深之淵,津人操舟若神。」《楚辭.屈原.九章.思美人》:「勒騏驥而更駕兮,造父為我操之。」

4.從事。如:「重操舊業」。《聊齋志異.卷四.促織》:「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

5.訓練、鍛鍊。如:「操兵演練」。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齣:「今日江上大操,看他兵馬過處,雞犬無聲,好不肅靜。」

6.使用某種語言或口音說話。如:「操英語」、「操北方口音」。
[名]
1.一種經過設計,用來鍛鍊體力的運動。如:「體操」、「早操」、「暖身操」、「健美操」。

2.品格、德行。如:「節操」、「操守」。《孟子.滕文公下》:「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

3.琴曲。《列子.湯問》:「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紅樓夢》第八七回:「又將琴譜翻出,借他猗蘭思賢兩操,合成音韻。」

4.姓。如明代有操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