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郡的意思

注音 ㄓ ㄐㄨㄣˋ

拼音 zhī jùn

基本釋義

⒈  指漢代諸侯國的屬郡。唐末五代時,各地節度使割據一方,兼領數州,稱為“支郡”。

引證解釋

⒈  指 漢 代諸侯國的屬郡。按,《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作“枝郡”。

《漢書·晁錯傳》:“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
顏師古 注:“支郡,在國之四邊者也。”

⒉  唐 末 五代 時,各地節度使割據一方,兼領數州,稱為“支郡”。 《續資治通鑑長編·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始, 唐 及 五代 節鎮皆有支郡。

太祖 平 湖南,始令 潭朗 等州直屬京,長吏得自奏事,其後大縣屯兵,亦有直屬京官者, 興元 之 三泉 是也。戊辰,上納 瀚(李瀚 )言,詔 邠、寧、涇、原 等州直屬京,天下節鎮無復領支郡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