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的意思

注音 ㄈㄤ ㄓㄨㄥ

拼音 fāng zhōng

基本釋義

⒈  正中。

⒉  猶世間。對“方外”而言。

⒊  指古代帝王的壽穴。

⒋  始處正中。

引證解釋

⒈  正中。

《詩·鄘風·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於 楚 宮。”
朱熹 集傳:“定,北方之宿,營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
《管子·幼官》:“發善必審於密,執威必明於中,此居圖方中。”
尹知章 注:“此立時之政, 管氏 別五其圖,謂之方圖,而上位居中。”

⒉  猶世間。對“方外”而言。

《世說新語·德行》“未嘗見其喜慍之色” 劉孝標 注引《嵇康別傳》:“此亦方中之美範,人倫之勝業也。”

⒊  指古代帝王的壽穴。

《史記·酷吏列傳》:“﹝ 張湯 ﹞調為 茂陵 尉,治方中。”
裴駰 集解:“《漢書音義》曰:‘方中,陵上土作方也。 湯 主治之。’ 蘇林 曰:‘天子即位,豫作陵,諱之,故言方中。’”
宋 程大昌 《考古編·周太祖葬劍甲袞冕》:“然嘗記 唐 人有一書,備載 乾陵 之役:每鑿地得土一車,即載致千里外,換受沙礫以回,實之方中,故方中不復本土。”

⒋  始處正中。

《莊子·天下》:“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陸德明 釋文:“謂日方中而景已復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