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ㄇㄧㄥˊ

拼音 míng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明「ㄇㄧㄥˊ」

1.光亮,光線充足的。與「暗」相對。

造句月、亮 ◎

2.清楚。

造句是非不、黑白分、去向不

3.公開、顯露。

造句鎗易躲,暗箭難防。

4.通曉。

造句白、瞭、深大義

5.聰慧。

造句智、聰

6.心地磊落的。

造句人不說暗話。

7.才德高顯的。

造句君、

8.時序次於現今的。

造句天、

10.視覺眼力。

造句察秋毫 10. 朝代名。(西元1386?1644)朱元璋代元,國號,十六帝。首都在應天府(南京) ,成祖政變成功後移至順天府(北京),屢受北方蒙古人及東南沿海日寇海盜的騷擾,最後亡於滿清。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ㄇㄧㄥˊ

拼音 míng


[動]
1.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2.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3.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4.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形]
1.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2.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3.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4.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5.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6.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7.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8.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9.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名]
1.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2.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3.神靈。如:「神明」。

4.朝代名。參見「明朝」條。

5.姓。如清代有明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