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意的意思

注音 ㄏㄨㄟˋ 一ˋ

拼音 huì yì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會心。

會意的眼色。

understanding; knowing;

⒉  六書之一。指合二字或三字成一字以表一意者。如人與言為信,止與戈為武。

associative compounds,one of the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六書);

國語辭典簡編本

會意「ㄏㄨㄟˋ ㄧˋ」

1.六書之一。指組合兩個以上的文(字)表示一個意義的造字法。如止戈為武、人言為信。

造句會合「人」和「木」,而成一「休」字,表示人在樹下休息,這就是六書中的「會意」。 △象意

2.領悟、了解。

造句媽媽對哥哥使了一個眼色,哥哥會意的點了點頭,走出房間。

國語辭典修訂本

會意「ㄏㄨㄟˋ 一ˋ」

⒈  六書之一。指合成兩個以上的字表示一個意義的造字法。如日月為明、人言為信。

漢·許慎〈說文解字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⒉  領悟、瞭解。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薛仁貴徵遼事略》:「張士貴目視劉君昴教出,君昴會意,立於帳下。」

領會

⒊  中意、合意。

《舊唐書·卷一九二·隱逸傳·田遊巖傳》:「遊於太白山,每遇林泉會意,輒留連不能去。」

引證解釋

⒈  六書之一。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依據事理加以組合,表示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如拼合日、月兩字,成一“明”字,表明亮、光明之義。參見“六書”。

漢 許慎 《<說文解字>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⒉  會心;領悟。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宋 楊萬里 《歸途轎中讀參寥詩》詩:“會意貪看三五句,回頭悔失數重山。”
冰心 《去國·斯人獨憔悴》:“穎銘 會意,便伸了一伸舌頭,笑了一笑,恭恭敬敬的進去。”

⒊  合意;中意。

《周書·藝術傳·姚僧垣》:“梁武帝 性又好之,每召 菩提 討論方術,言多會意,由是頗禮之。”
《舊唐書·隱逸傳·田遊巖》:“遊於 太白山,每遇林泉會意,輒留連不能去。”
《太平廣記》卷二七三引 唐 高彥休 《唐闕史·杜牧》:“所至成歡,無不會意。”

⒋  瞭解;同意。

《三國志平話》卷下:“帝曰:‘太子但有公事,教軍師會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