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數的意思

注音 ㄩㄝˋ ㄕㄨˋ

拼音 yuè shù

基本釋義

⒈  謂計時的月的數目,亦指某月在一年中的序次。

⒉  特稱十二。古樂為十二調,分六陽律、六陰律。《呂氏春秋》始以律與歷附會,以十二律應十二月,故稱。

⒊  指月經。因月行經數日,故稱。

引證解釋

⒈  謂計時的月的數目,亦指某月在一年中的序次。

宋 程大昌 《考古編·正朔一》:“由是推之,謂變歲初而不移月數者,非也。”
明 張綸 《林泉隨筆》:“反復數百餘言,不過皆為 商 建醜即以丑月為歲首, 周 建子即以子月為正月。今按 山屋 許氏 言,《春秋》改時改月出於聖人特筆,而他書月數不改乃時王之制,如是則諸家不改月數之説為有據矣。”

⒉  特稱十二。古樂為十二調,分六陽律、六陰律。 《呂氏春秋》始以律與歷附會,以十二律應十二月,故稱。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崔遵度 性方正,深於琴,嘗著《琴箋》,以天地自然有十三聲,徽非月數也。”

⒊  指月經。因月行經數日,故稱。

元 施惠 《幽閨記·抱恙離鸞》:“[浄]他犯著產後驚風。[旦]不是。[浄]莫不是月數不通。[旦]這太醫胡説。[末]他是男子漢,怎麼倒説了女人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