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珓的意思

注音 ㄅㄟ ㄐ一ㄠˋ

拼音 bēi jiào

基本釋義

⒈  見‘珓’。


英文 pair of mussel-shaped objects thrown on the ground for divination purposes

國語辭典修訂本

杯珓「ㄅㄟ ㄐ一ㄠˋ」

⒈  在神明前占卜吉凶的器具。原用蚌殼投擲於地,視其俯仰情形,斷其吉凶。後改用竹子或木片,做成蚌殼狀替代。唐·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手持杯珓導我擲,雲此最吉餘難同。」也作「杯筊」、「杯校」、「杯教」、「碑珓」、「筊杯」、「珓杯」、「珓兒」。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桮筊”。占卜用具。一本作“杯珓”。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一:“太祖皇帝 微時,嘗被酒入 南京 高辛廟,香案有竹桮筊,因取以佔己之名位。”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卜教》:“後世問卜於神有器名杯珓者,以兩蚌殼投空鄭地,觀其俯仰,以斷休咎……或以竹,或以木,略斵削使如蛤形,而中分為二,有仰有俯,故亦名杯珓。”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二折:“我那 徐州 東嶽廟 至靈至聖,有個玉杯珓兒,擲個上上大吉。”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詩》:“古詩多詰詘不可誦,近體乃與杯珓讖辭相等。”
卜教。神前占卜休咎之器。 唐 韓愈 《謁衡岳廟》詩:“手持盃珓導我擲,雲此最吉餘難同。”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卜教》:“後世問卜於神,有器名盃珓者,以兩蚌殼投空擲地,觀其俯仰,以斷休咎。自有此制後,後人不專用蛤殼矣。或以竹,或以木,略斲削使如蛤形而中分為二,有仰有俯,故亦名盃珓。盃者,言蛤殼中空可以受盛,其狀如盃也;珓者,本合為教,言神所告教現於此之俯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