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欏的意思

注音 ㄙㄨㄛ ㄌㄨㄛˊ

拼音 suō luó

基本釋義

⒈  俗稱“樹蕨”。蕨類植物,桫欏科。木本。莖幹直立、粗壯,通常高3桫欏8米。羽狀複葉叢生莖頂。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南方各地也有。可供觀賞。根、莖含澱粉,可食用。已列為中國一級保護植物。

國語辭典修訂本

桫欏「ㄙㄨㄛ ㄌㄨㄛˊ」

⒈  植物名:(1)​ 桫欏科桫欏屬,常綠木本。幹高數公尺至十餘公尺,下生黑褐色粗毛,葉長六、七十公分,形狀似蕨,叢生幹頂,葉背生子囊群。多生於溼暖的地方。(2)​ 山茶科桫欏屬,落葉喬木。幹高六至七公尺,樹皮平滑,呈赤褐色,葉互生,橢圓形,有細小鋸齒,夏季葉腋開白花,瓣五片,形似山茶,結實如珠,熟則裂開,木料堅實。

引證解釋

⒈  梵文音譯。或譯為“娑羅”。佛教謂 釋迦牟尼佛 八十歲時於 拘屍那拉城 外桫欏雙樹林圓寂。我國寺廟中多以七葉樹代替。

唐 殷堯藩 《贈惟儼師》詩:“擬掃緑陰浮佛寺,桫欏高樹結為鄰。”
元 無名氏 《度柳翠》第二折:“我救的這月裡桫欏永長壽。”
清 趙翼 《泊燕子磯遊永濟寺》詩:“一樹桫欏舊相識,曾經見我黑頭年。”

⒉  蕨類植物。桫欏科。木本。莖柱狀,直立,高3-8公尺。下部生黑色粗毛,上部葉痕呈鱗紋狀,葉片長1-3公尺,三回羽狀複葉,叢生於幹頂。孢子囊群多數,小型,近小羽軸著生。我國南方溪邊林下多有生長。莖含澱粉,可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