楅衡的意思

注音 ㄅ一 ㄏㄥˊ

拼音 bī héng

基本釋義

⒈  加在牛角上的橫木。用以控制牛以防觸人。一說楅設於角,衡設於鼻。

國語辭典修訂本

楅衡「ㄅ一 ㄏㄥˊ」

⒈  加縛在牛角上以防牛觸人的橫木;或說此橫木稱「楅」,衡則另指穿在牛鼻間以便牽引的縛繩或橫木。

《詩經·魯頌·閟宮》:「秋而載嘗,夏而楅衡。」
《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
漢·鄭玄·注:「杜子春雲:『楅衡所以持牛,令不得牴觸人。』玄謂:『楅設於角,衡設於鼻。』」

引證解釋

⒈  加在牛角上的橫木。用以控制牛以防觸人。一說楅設於角,衡設於鼻。

《詩·魯頌·閟宮》:“秋而載嘗,夏而楅衡。”
朱熹 集傳:“嘗,秋祭名。楅衡,施於牛角,所以止觸也。”
《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
鄭玄 注:“楅設於角,衡設於鼻。”
漢 張衡 《東京賦》:“物牲辯省,設其楅衡。”
宋 蘇洵 《衡論·御將》:“蹄者可馭以羈紲,觸者可拘以楅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