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樕的意思

注音 ㄆㄨˊ ㄙㄨˋ

拼音 pú sù

基本釋義

⒈  亦作“樸”。亦作“樸遬”。

⒉  叢木、小樹。

⒊  喻淺陋、平庸。亦用為謙詞。

⒋  蓬勃茂盛貌。

⒌  猶樸素。

國語辭典修訂本

樸樕「ㄆㄨˊ ㄙㄨˋ」

⒈  小木。

《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⒉  比喻鄙陋、平庸。

唐·杜牧〈賀平党項表〉:「臣僻左小郡,樸樕散材。」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樸遫”。 叢木、小樹。

《詩·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毛 傳:“樸樕,小木也。”
唐 劉禹錫 《琴曲歌辭·習鳶操》:“樸樕危巢向暮時,毰毸飽腹蹲枯枝。”
明 何景明 《棲鳳亭》詩:“憶昨路經嶺徼來,佳植全稀多樸遬。”

⒉  喻淺陋、平庸。亦用為謙詞。

唐 杜牧 《賀平党項表》:“臣僻左小郡,樸樕散材,空過流年,徒生聖代。”
章炳麟 《秦獻記》:“青臣 樸樕,不足齒。”

⒊  蓬勃茂盛貌。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東坡 至 儋耳,見野花夾道如芍藥而小,紅鮮可愛,樸樕叢生,土人云‘倒黏子花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槲實》:“樸樕者,婆娑、蓬然之貌。其樹偃蹇,其葉芃芃故也。”

⒋  猶樸素。

明 高攀龍 《家譜·內傳》:“高 氏自 黃巖公 以前,樸遬農家,不習文采,殆有傳之隱懿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