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宜的意思

注音 ㄐ一 一ˊ

拼音 jī yí

基本釋義

⒈  依據當時情況處理事務的方針、辦法等。

面授機宜。

guidelines; principle of act;

⒉  指事理。

reason;

國語辭典簡編本

機宜「ㄐㄧ ㄧˊ」

事理、時宜。

造句面授機宜

國語辭典修訂本

機宜「ㄐ一 一ˊ」

⒈  事理、時宜。

唐·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其所以服人心,在行事適機宜,而風采可畏愛故也。」
《五代史平話·周史·捲上》:「見其處分軍國之事,皆合機宜。」

引證解釋

⒈  事理;時宜。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吾不如 嗣宗 之賢,而有慢弛之闕,又不識人情,闇於機宜。”
唐 韓愈 《與鄂州柳中丞書》:“其所以服人心,在行事適機宜,而風采可畏愛故也。”
《清史稿·兵志十一》:“大學士 榮祿 議令產煤鐵各省,鹹從速開採……所言切中機宜,亟應籌辦。”

⒉  依據客觀情勢所採取的對策。

唐 白居易 《論行營狀》:“若攻戰機宜,非臣所習,而軍國利害,雖愚亦知。”
清 唐孫華 《進呈御覽詩一百韻》:“機宜難遠度,神略決親行。”
張天翼 《混世魔王》:“開了一個祕密會議,他面授了一些機宜。”

⒊  機密,機要。

宋 范仲淹 《舉張方平充經略掌書記狀》:“其應答諸路文字,動涉機宜,日不暇給。”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內閣機宜不密》:“文淵閣 宥密之地,外臣非公事不能至,廷陛機宜,無敢洩者。”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批本處》:“故機宜慎密,從無敢遲滯刪改者。”

⒋  機會。

《明史·胡美傳》:“今總大軍攻圍城邑,必擇便宜可否為進退,無失機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撫兵》:“只可恨督師無人,機宜錯過。”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人手多了,反會坐失機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