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概的意思

注音 ㄑ一ˋ ㄍㄞˋ

拼音 qì gài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正直、豪邁的態度。

沒有具備先烈們具有的那種氣概。

lofty quality; mettle; spirit;

⒉  在某種活動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現出來的態度、舉動或氣勢。

表現出男子漢氣概。

stuff;

國語辭典簡編本

氣概「ㄑㄧˋ ㄍㄞˋ」

指人的態度、舉止或氣勢。

造句英雄氣概、男子氣概

國語辭典修訂本

氣概「ㄑ一ˋ ㄍㄞˋ」

⒈  氣節。

《魏書·卷七〇·李神傳·史臣曰》:「李神據危城,當大難,其氣概亦足稱焉。」

⒉  氣派。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回》:「在京中往來拜客,好不氣概。」
《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濟川見這裡氣概不凡,倒要看他是何官職。」

氣勢 派頭 氣派 氣魄

⒊  氣焰。

《紅樓夢·第七九回》:「自此更加一倍小心,不免氣概又矮了半截下來。」

⒋  氣度。

《三國演義·第四二回》:「曹操見了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

引證解釋

⒈  氣節。

《魏書·李神傳》:“李神 據危城,當大難,其氣概亦足稱焉。”
清 戴名世 《孑遺錄》:“典史 張士節,秦 人,性伉直,有氣概。”

⒉  氣魄。

元 耶律楚材 《繼孟雲卿韻》:“開基氣概鯨吞海,遁世生涯鼠飲河。”
明 高攀龍 《語》:“文公 聖賢而豪傑者也,故雖以豪傑之氣概,終是聖賢真色。”
蕭三 《血青》詩:“革命志士氣概雄,寧為兒女愁!”

⒊  氣派;聲勢。

宋 秦觀 《新開湖送孫誠之有龍見於東北因成絕句》:“黃綬不為無氣概,蒼龍隨尾送行舟。”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起初進京時節,多虧他的幾萬本錢做樁,才做得開,成得這個大氣概。”
清 沉元滄 《涿州》詩:“風雲氣概 樓桑裡,土壤膏腴 督亢 圖。”
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啊呀!好大的氣概!這是一九五五年秋天 中國 的鄉村嗎?這是我住了三年的 皇甫村 嗎?我的祖國,你不是在前進,而是在飛奔!”

⒋  氣焰;威勢。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一折:“元來你倚著丈人行的氣概,就待欺負咱年華高邁。”
《紅樓夢》第七九回:“一月之中,﹝ 薛蟠、金桂 ﹞二人氣概都還相平;至兩月之後,便覺 薛蟠 的氣概漸次的低矮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