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色的意思

注音 ㄑ一ˋ ㄙㄜˋ

拼音 qì sè

基本釋義

⒈  一個人的精神和面板色調。

complexion;

⒉  面板尤其是面部面板的色調。

color;

⒊  態度,神情。

觀子氣色。——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expression; look;

國語辭典簡編本

氣色「ㄑㄧˋ ㄙㄜˋ」

指人的神態或臉色的好壞。

造句他近來氣色不好,想必是生病了。

國語辭典修訂本

氣色「ㄑ一ˋ ㄙㄜˋ」

⒈  人的態度臉色。

《荀子·勸學》:「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紅樓夢·第二一回》:「寶玉聽了這話,見他臉上氣色非往日可比,便笑道:『怎麼動了真氣?』」

⒉  氣象、景象。

南朝宋·謝惠連〈西陵遇風獻康樂〉詩:「蕭條洲渚際,氣色少諧和。」
《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從此參將與官府往來,添了個幫手,有好些氣色。」

引證解釋

⒈  指人的面色,神態。

《荀子·勸學》:“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漢書·翼奉傳》:“故臧病則氣色發於面,體病則欠申動於貌。”
唐 白敏中 《酒令》詩:“少年從事誇門第,莫向尊前氣色粗。”
《紅樓夢》第九六回:“那個人看見 賈璉 的氣色不好,心裡先發了虛了。”
茅盾 《子夜》十四:“﹝ 王和甫 ﹞看著 吳蓀甫 的臉,也覺得氣色不正。”

⒉  指動物的姿態神色。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此馬氣色駿異。”

⒊  景色;景象。

《六韜·兵徵》:“凡攻城圍邑,城之氣色如死灰,城可屠。”
南朝 宋 謝惠連 《西陵遇風獻康樂》詩:“蕭條洲渚際,氣色少諧和。”
《新唐書·李光弼傳》:“其代 子儀 朔方 也,營壘、士卒、麾幟無所更,而 光弼 一號令之,氣色乃益精明雲。”
明 何景明 《立春管汝濟見過次韻》:“勝日高人過,蓬門氣色新。”
魯迅 《彷徨·祝福》:“雪花大的有梅花那麼大,滿天飛舞,夾著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 魯鎮 亂成一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