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連的意思

注音 ㄌ一ㄡˊ ㄌ一ㄢˊ

拼音 liú lián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依戀而捨不得離去。一作“留連”、“流漣”

流漣荒亡,為諸侯憂。——《孟子·梁惠王下》
遊九京者,亦流漣於隋會。——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
流連夜市。

loiter; linger;


英文 to loiter (i.e. reluctant to leave)​, to linger on

德語 fortleben, fortbestehen, noch dableiben (V)​, nachklingen (V)​

法語 flâner, s'attarder sur

國語辭典簡編本

流連「ㄌㄧㄡˊ ㄌㄧㄢˊ」

貪戀沉迷,不忍離去。

造句請勿流連聲色場所,以免自毀前程。

國語辭典修訂本

流連「ㄌ一ㄡˊ ㄌ一ㄢˊ」

⒈  貪戀玩樂而忘歸。

《孟子·梁惠王下》:「流連荒亡,為諸侯憂。」

⒉  留滯、徘徊不忍離去。也作「留連」。

《三國志·卷一五·魏書·劉馥傳》:「封符指期,無流連之吏。」
《文選·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遊九京者,亦流連於隨會。」

⒊  轉徙離散。

《漢書·卷八六·師丹傳》:「百姓流連,無所歸心。」

⒋  流淚。

《後漢書·卷四八·翟酺傳》:「既坐,言無所及,唯涕泣流連。」

引證解釋

⒈  耽於遊樂而忘歸。

《孟子·梁惠王下》:“流連荒亡,為諸侯憂。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
《北史·隋紀下·煬帝》:“所至,唯與後宮流連耽湎,惟日不足。”

⒉  留戀不止;依戀不捨。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修張良廟教》:“過 大梁 者,或佇想於 夷門 ;遊九京者,亦流連於 隨會。”
《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李白 遍歷 趙、魏、燕、晉、齊、樑、吳、楚,無不流連山水,極詩酒之趣。”
王蒙 《深的湖》:“我知道他在想什麼,他在笑什麼,他在欣賞流連什麼,尋求等待什麼。”

⒊  盤桓;滯留。

《三國志·魏志·劉靖傳》:“封符指期,無流連之吏。”
宋 丘崈 《沁園春》詞:“便流連不到,迎春見柳;也須小駐,度臘觀梅。”
《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卻説那 安公子 此時已是魂飛魄散,背了過去,昏不知人,只剩得悠悠的一絲氣兒在喉間流連。”
吳組緗 《山洪》十六:“這時他其實說不上有什麼感觸。主要不過是不想馬上走出郵局的門,想藉此多流連一會兒。”

⒋  流離轉徙。

《漢書·師丹傳》:“山崩地震,河決泉湧,流殺人民,百姓流連,無所歸心。”
《北齊書·顏之推傳》:“經 長幹 以掩抑,展 白下 以流連。”
元 無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遮莫殺顛沛流連,休迷失水木根源。”

⒌  連續;反覆。

清 邢昉 《與見末別宿舟中作》詩:“夜露溼莎鷄,流連語初罷。”
清 戴名世 《<四逸園集>序》:“故即片言半辭,亦為之諮嗟傳誦,流連反覆於不已。”
黃中黃 《孫逸仙》第二章:“﹝ 康有為 ﹞引 津田三臧,舉 李鴻章 負傷及 朝鮮 王妃事件,激賞其意氣之壯烈,流連不置。”

⒍  亦作“流漣”。哭泣流淚貌。

《西京雜記》卷一:“帝常擁夫人倚瑟而絃歌,畢,每泣下流漣。”
唐 元稹 《鶯鶯傳》:“崔 亦遽止之,投琴,泣下流連,趨歸 鄭 所,遂不復至。”
清 鈕琇 《觚賸·筠湄幽婚》:“﹝ 劉氏 ﹞將離之辰,掩泣流連。”

⒎  果實名。產於 南洋群島。

清 黃遵憲 《番客篇》:“流連與波羅,爭以果為糧。”
錢仲聯 箋註引 古直 曰:“流連果綦臭, 南洋群島 產之,土人嗜者,不惜典質以求市也,故有‘流連出,紗囊脫’之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