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的意思

注音 ㄌㄤˋ ㄊㄠˊ ㄕㄚ

拼音 làng táo shā

基本釋義

⒈  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本為小曲,單調二十八字,四句,押三平聲韻。南唐李煜沿用舊曲名,另創新聲,作《浪淘沙令》,為雙調五十四字,押平聲韻。

⒉  曲牌名。南曲越調、北曲雙調均有,字句格律與詞牌五十四字型半闋相同,但曲調、用途不同。

國語辭典修訂本

浪淘沙「ㄌㄤˋ ㄊㄠˊ ㄕㄚ」

⒈  海浪一波波的拍打沙灘,將泥沙滾上岸又捲走的現象。

⒉  詞牌名。唐教坊曲。本七言斷句,至李煜制兩段令詞,名浪淘沙令。而柳永、周邦彥別作慢詞,名浪淘沙慢。

⒊  曲牌名。南曲入越調引子,管色配六字調或凡字調;北曲入雙角只曲,又入羽調正曲。

引證解釋

⒈  唐 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過龍門》等。創自 唐 劉禹錫、白居易。原為小曲,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亦即七言絕句。 南唐 李煜 始作《浪淘沙令》,雙調五十四字,平韻。 宋 人有於前段或後段起句減一字者,也有變音節而用仄韻者。另有《浪淘沙慢》,一百三十三字,入聲韻。

⒉  曲牌名。南曲越調和北曲雙調都有同名曲牌,字句格律均與詞牌五十四字型的半闕相同,但曲調各異,用途亦不相同。南曲羽調也有《浪淘沙》,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