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帖的意思

注音 ㄊㄢˊ ㄊ一ㄝ

拼音 tán tiē

基本釋義

⒈  亦稱“長沙帖”。

⒉  匯刻叢帖。北宋慶曆間劉沆帥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時,命僧希白摹刻。計十卷。以《淳化閣帖》為底本,增入晉王羲之《霜寒帖》、《十七帖》以及王蒙、顏真卿等帖。與《絳帖》齊名。因刻於潭州,故名。原石毀於南宋建炎年間,翻刻本很多。參閱宋鄭興裔《鄭忠肅奏議遺集·淳化帖》、明陶宗儀《輟耕錄·淳化閣帖》。

引證解釋

⒈  亦稱“長沙帖”。匯刻叢帖。 北宋 慶曆 間 劉沆 帥 潭州 (今 湖南省 長沙市 )時,命僧 希白 摹刻。計十卷。以《淳化閣帖》為底本,增入 晉 王羲之 《霜寒帖》、《十七帖》以及 王濛、顏真卿 等帖。與《絳帖》齊名。因刻於 潭州,故名。原石毀於 南宋 建炎 年間,翻刻本很多。參閱 宋 鄭興裔 《鄭忠肅奏議遺集·淳化帖》、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淳化閣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