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栰的意思

注音 ㄏㄨㄛˇ ㄈㄚˊ

拼音 huǒ fá

基本釋義

⒈  古代水戰中用以馳近並能焚燬對方戰船的著火的木筏。

引證解釋

⒈  古代水戰中用以馳近並能焚燬對方戰船的著火的木筏。

《魏書·李崇傳》:“又於樓船之北,連覆大船,東西竟水,防賊火栰。”
《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元年》:“帝遣騎將 李紹榮,直抵 樑 營,擒其斥候, 樑 人益恐,又以火栰焚其連艦。”
《元史·順帝紀七》:“徐壽輝 偽將 倪文俊 復陷 沔陽府。威順王 寬徹普化 令王子 報恩奴 等同 湖南 元帥 阿思藍 水陸並進討之。至 漢川,水淺, 文俊 用火栰燒船, 報恩奴 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