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ㄖㄢˊ

拼音 rán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然「ㄖㄢˊ」

1.燒。燃的本字。

造句火之始

2.對、正確。

造句否、不以為

3.如此。

造句

4.連接詞。但是、可是。

造句話雖如此說,亦有例外。

5.詞綴。放於形容詞或副詞後面。

造句、赫、恍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ㄖㄢˊ

拼音 rán


[動]
1.燒。燃的本字。《孟子.公孫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2.贊同。《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沛公然其計,從之。」《三國演義》第一回:「劉焉然其說,隨即出榜招募義兵。」
[形]
對、正確。如:「不以為然」。《論語.雍也》:「雍之言然。」
[代]
如此。《論語.憲問》:「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唐.柳宗元〈桐葉封弟辯〉:「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弟於唐。吾意不然。」
[連]
1.但是、可是。《左傳.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2.雖。《董西廂》卷八:「師言然善,奈處凡浮,遭此屈辱,不能無恨。」

3.然後。《隋書.卷七○.李密傳》:「待士馬肥充,然可與人爭利。」
[助]
1.形容詞或副詞詞尾。如:「斐然」、「赫然」、「恍然」。《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

2.用於句末,表肯定、斷定的語氣。《論語.憲問》:「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禮記.檀弓下》:「穆公召縣子而問然。」

3.表示比擬的語助詞。《呂氏春秋.孟秋紀.蕩兵》:「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
[歎]
唯,表應答。《論語.陽貨》:「子曰:『然!有是言也。』」《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邪?』晏子對曰:『然!是也。』」
[名]
姓。如漢代有然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