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捶的意思

注音 ㄌㄨˊ ㄔㄨㄟˊ

拼音 lú chuí

基本釋義

⒈  亦作“爐錘”。亦作“爐椎”。

⒉  爐與錘。指冶煉鍛造。

⒊  比喻造化,陶鑄。

⒋  比喻構思熔裁或構思熔裁的能力。

⒌  比喻軍政大事等的安排、措施。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鑪錘”。亦作“鑪椎”。 爐與錘。指冶煉鍛造。

《莊子·大宗師》:“夫 無莊 之失其美, 據樑 之失其力, 黃帝 之亡其知,皆在鑪捶之間耳。”
陸德明 釋文:“捶,本又作錘。”
郭慶藩 集釋:“鑪,灶也;錘,鍛也。以上三人皆因聞道然後忘其所務,以契其真,猶如世間器物假如鑪冶打鍛以成其用者耳。”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閣二·詞林大拜》:“豈惟 張 桂 諸公真能奪造化之鑪錘耶!”

⒉  比喻造化,陶鑄。

《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雕刻百工,鑪捶萬物。”
張銑 注:“雕刻、鑪捶,喻造化也。”

⒊  比喻構思熔裁或構思熔裁的能力。

唐 杜甫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詩:“顧侯 運鑪錘,筆力破餘地。”
宋 黃庭堅 《山谷題跋·論詩》:“謝康樂、庾義城 之詩,鑪錘之功,不遺力也。”
清 戴名世 《方靈皋稿序》:“而旁及於人情物態,雕刻鑪錘,窮極幽渺,一時作者,未之或及也。”

⒋  比喻軍政大事等的安排、措施。

唐 元稹 《上門下裴相公書》:“昨者閣下方事 淮 蔡,獨當鑪錘。”
宋 蘇軾 《富鄭公神道碑》:“上帝憎之,命我祖宗,畀爾鑪椎,往銷其鋒。”
明 許自昌 《水滸記·效款》:“今日鑪錘任君宰,強移棲息一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