犦矟的意思

注音 ㄅㄛˊ ㄕㄨㄛˋ

拼音 bó shuò

基本釋義

⒈  亦作“犦槊”。

⒉  古代儀仗之一種。刻有犦牛形,以示威武。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犦槊”。古代儀仗之一種。刻有犦牛形,以示威武。參閱《文獻通考·王禮十三》。

唐 楊巨源 《和田僕射子弟榮拜金吾》:“五侯恩澤不同年,叔姪朱門犦矟連。”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二:“禮官曰:‘犦矟,棒也。’以黃金塗末,執之以扈蹕……犦矟末刻牛,以黃金飾之。”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二:“三歲則又合祭天地於南郊,備六引勘箭雞竿肆眚,列八寶犦槊象引犒賞諸軍,皆後世之制。”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犦槊》:“予按《爾雅》:‘犦牛,犎牛也。’此獸牴觸百獸,無敢當者。故金吾仗刻犦牛於槊首,以碧油囊籠之……今金吾仗以犦槊為第一隊,則是犦槊雲者,刻犎牛於槊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