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的意思

注音 ㄌㄤˊ ㄌㄤˊ

拼音 láng láng

詞性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象聲詞,形容金石撞擊的聲音、響亮的讀書聲音等。

the sound of tinkling,reading aloud,etc.;

德語 hellklingend, helltönend

國語辭典簡編本

琅琅「ㄌㄤˊ ㄌㄤˊ」

狀聲詞。形容金石相擊或讀書時,清朗而響亮的聲音。

造句琅琅上口

國語辭典修訂本

琅琅「ㄌㄤˊ ㄌㄤˊ」

⒈  狀聲詞:(1)​ 形容金石相擊的聲音。(2)​ 形容清朗的讀書聲。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銓誦聲琅琅然,與藥鼎沸聲相亂。」清·嚴復〈甲辰出都呈同裡諸公〉詩:「孤山處士音琅琅,皁袍演說常登堂。」(3)​ 形容蛇皮鼓的聲音。元·湯式〈風入松·題貨郎擔兒〉曲:「數聲何處蛇皮鼓,琅琅過金水橋東。」也作「不琅琅」、「不朗朗」。

《晉書·卷九二·庾闡傳》:「質清浮磬,聲若孤桐,琅琅其璞,巖巖其峰。」

引證解釋

⒈  象聲詞。形容清朗、響亮的聲音。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礧石相擊,琅琅礚礚。”
唐 韓愈 《祭柳子厚文》:“嗟嗟 子厚,今也則亡。臨絶之音,一何琅琅。”
宋 蘇舜欽 《秀州通越門外》詩:“密樹重蘿覆水光,珍禽無數語琅琅。”
明 高啟 《送高二文學遊錢塘》詩:“讀書閉閣人罕識,明月夜照聲琅琅。”
趙光榮 《裡湖紀遊》詩:“天風一以吹,戛玉音琅琅。”

⒉  形容人品堅貞,高潔。

《文選·潘岳<馬汧督誄>》:“慨慨 馬生,琅琅高致,發憤囹圄,沒而猶眡。”
李善 注:“《廣雅》曰:‘琅琅,堅也。’”
晉 袁巨集 《三國名臣序贊》:“琅琅先生,雅杖名節,雖遇塵霧,猶振霜雪。”
《晉書·庾闡傳》:“質清浮磬,聲若孤桐,琅琅其璞,巖巖其峰。”

⒊  明朗,清朗。

晉 殷晉安 《文殊像贊》:“琅琅三達,如日之明;亹亹神通,在變伊形。”
清 姚鼐 《寄王禹卿》詩:“無因聞玉笛,煙月夜琅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