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臣的意思

注音 ㄉㄠˋ ㄔㄣˊ

拼音 dào chén

基本釋義

⒈  謂盜竊府庫財物的官吏。

⒉  叛臣;簒奪之臣。

⒊  盜名欺世的官吏。

引證解釋

⒈  謂盜竊府庫財物的官吏。

《禮記·大學》:“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
鄭玄 注:“國家利義不利財。盜臣損財耳,聚斂之臣乃損義。”
《新唐書·食貨志一》:“盜臣誠可惡,然一人之害爾。聚斂之臣用,則經常之法壞,而天下不勝其弊矣。”

⒉  叛臣;簒奪之臣。

唐 權德輿 《故司徒兼侍中贈太傅馬公行狀》:“﹝ 建中 四年﹞冬十月,盜臣竊發,鑾輅狩於近郊。”
宋 王明清 《揮麈餘話》卷一:“昭宗 親兵既盡, 朱溫 羽翼已就, 行密 輩崎嶇於一邦,初務養練,不能遽成,此內外俱輕,盜臣得志之患也。”
明 方孝孺 《春秋諸君子贊·子家羈》:“魯 有盜臣,擅國自恣。 昭公 寡謀,躁以失位。”
柳亞子 《<胡寄塵詩>序》:“今之稱詩壇渠率者,日暮途窮, 東山 再出,曲學阿世,迎合時宰,不惜為盜臣民賊之功狗。”

⒊  盜名欺世的官吏。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威福劫民,是曰權臣;德惠媚民,是曰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