盻盻的意思

注音 ㄒ一ˋ ㄒ一ˋ

拼音 xì xì

基本釋義

⒈  勤苦不休息貌。《孟子·滕文公上》:“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將終歲勤動,不得以養其父母。”趙岐注:“盻盻,勤苦不休息之貌。”一說,恨視貌。參閱宋朱熹集註。

⒉  恨視貌;怒視貌。

國語辭典修訂本

盻盻「ㄒ一ˋ ㄒ一ˋ」

⒈  勤苦不休息的樣子。

《孟子·滕文公上》:「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將終歲動不得以養其父母。」

引證解釋

⒈  勤苦不休息貌。

《孟子·滕文公上》:“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將終歲勤動,不得以養其父母。”
趙岐 注:“盻盻,勤苦不休息之貌。”
一說,恨視貌。參閱 宋 朱熹 集註。 宋 何坦 《西疇老人常言·律己》:“惟儉足以養廉。蓋費廣則用窘,盻盻然每懷不足,則所守必不固。”
金 元好問 《麥嘆》詩:“盻盻三百斛,寬我飢寒憂。”
清 薛福成 《書<黎靜圃先生年譜>後》:“先生幼遭不造……以劬於躬而養於家、孝於親,盻盻然如恐不給。”

⒉  恨視貌;怒視貌。

宋 文天祥 《指南錄·<上岸難>詩序》:“當行路時,盻盻回首,惟恐有追騎之猝至。”
《金史·世宗紀下》:“賦役繁興,盜賊滿野,兵甲並起,萬姓盻盻,國內騷然。”
明 錢澄之 《田園雜詩》:“盻盻水中蛙,嗸嗸隴上烏。土膏一以動,各有口腹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