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髮的意思

注音 ㄓㄨˋ ㄈㄚ

拼音 zhù fā

基本釋義

⒈  斷髮。指中原以外地區少數民族的習俗和裝束。削髮出家為僧尼。

國語辭典修訂本

祝髮「ㄓㄨˋ ㄈㄚ」

⒈  斷髮、剃短頭髮,指未開化者的打扮。

《穀梁傳·哀公十三年》:「吳,夷狄之國也,祝髮文身。」
晉·張協〈雜詩〉一〇首之五:「行行入幽荒,甌駱從祝髮。」

⒉  削髮受戒為僧尼。

《新唐書·卷一二〇·桓彥範傳》:「元琰知禍未已,乃詭計請祝髮事浮屠,悉還官封。」
《遼史·卷二六·道宗本紀六·贊曰》:「一歲而飯僧三十六萬,一日而祝髮三千。」

引證解釋

⒈  斷髮。指中原以外地區少數民族的習俗和裝束。

《列子·湯問》:“南國之人,祝髮而裸。”
晉 張協 《雜詩》之五:“昔我資章甫,聊以適諸 越。行行入幽荒, 甌 駱 從祝髮。”
《新唐書·西域傳上·焉耆》:“﹝ 焉耆國 ﹞俗,祝髮氈衣。”
宋 司馬光 《交趾獻奇獸賦》:“旃裘之長,頓顙而讋服;祝髮之渠,回面而奔走,靡不投利兵而襲冠帶,焚僭服而請印綬。”

⒉  削髮出家為僧尼。

《新唐書·楊元琰傳》:“敬暉 等為 武三思 所構, 元琰 知禍未已,乃詭計請祝髮事浮屠,悉還官封。”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五:“巢 既遁免,祝髮為浮屠。”
《遼史·道宗紀贊》:“一歲而飯僧三十六萬,一日而祝髮三千。”
《天雨花》第五回:“還是半路出家,還是從幼祝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