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制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ㄝˊ ㄓˋ

拼音 jié zhì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限制;控制。

發現難以節制她的胃口。

check; control; be moderate in;

⒉  指揮管轄。

節制三軍。
皆屬榮所節制。——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administer;

相似詞

控制 限制 適度 限定 限度 侷限 撙節

相反詞

過度 放縱 縱恣

國語辭典簡編本

節制「ㄐㄧㄝˊ ㄓˋ」

限制使合宜不過度。

造句吃東西要懂得節制,才能保持腸胃的正常功能。

國語辭典修訂本

節制「ㄐ一ㄝˊ ㄓˋ」

⒈  指揮管轄。

《五代史平話·樑史·捲上》:「自此鄆、齊、曹……十四個州府,皆受朱全忠節制。」
《西遊記·第四〇回》:「你等既受他節制,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裡妖精 ,叫做甚麼名字?」

控制 限制

過度 縱恣

⒉  限制不使過度。

《老殘遊記二編·第八回》:「若當真的漫無節制,雖然無罪,身體即要衰弱了。」

引證解釋

⒈  節度法制。亦指嚴整有規律。

《荀子·議兵》:“秦 之鋭士,不可以當 桓 文 之節制; 桓 文 之節制,不可以敵 湯 武 之仁義。”
《文選·幹寶<晉紀總論>》:“屢拒 諸葛亮 節制之兵,而東支 吳 人輔車之勢。”
呂延濟 注:“節制,言 亮 軍士有節度製法也。”
明 高啟 《威愛論》:“夫 三代 之兵也出於民,居則習其政策而知義,出則聞其節制而知法。”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我軍聞其節制嚴整,軍行皆持鹿角,止即成陣。”

⒉  指禮儀制度。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議貴節制,經典之體也。”

⒊  控制;剋制。

《北史·長孫道生傳》:“君臨臣喪,自有節制,今乘輿屢降,恐乖典禮。”
宋 沉括 《<孟子>解》:“人之情無節則流,故長幼貴賤莫不為之節制。”
巴金 《中島健藏先生》:“他喜歡酒,又有海量,我幾次請他喝酒,但我也常常勸他有所節制。”

⒋  指揮,管轄。

《尉繚子·兵令下》:“將能立威,卒能節制,號令明信,攻守皆得。”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盧僕射從史》:“盧公,元和 初以左僕射節制 澤潞。”
《朱子語類》卷八七:“大將自擊此鼓,為三軍聽他節制。”
《西遊記》第四十回:“你等既受他節制,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裡妖精,叫做甚麼名字?”
周立波 《張閏生夫婦》:“‘民兵要受正規軍節制。’隊長笑嘻嘻地說。”

⒌  指節度使。

唐 元稹 《故中書令贈太尉沂國公墓誌銘》:“近世勳將尤貴富者言 李 郭,然而 汾陽、西平 猶不得父子並世為節制。”
《舊唐書·李德裕傳》:“﹝ 鄴郡 道士﹞謂予曰:‘公當為西南節制,孟冬望舒前,符節至矣。’”
宋 范仲淹 《依韻答幷州鄭大資政見寄》:“節制重 並 汾,淹留又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