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ㄢˋ ㄙㄨㄛˇ

拼音 xiàn suǒ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比喻事情可尋的端緒,路徑;隱密的訊息;思路,脈絡。

我想汪牢頭之言實有線索,堂上付之不理,教我怎生奈何?——《禪真後史》

clue; thread;

國語辭典簡編本

線索「ㄒㄧㄢˋ ㄙㄨㄛˇ」

比喻事情發展的脈胳或探究問題的途徑。

造句警方根據民眾所提供的線索,偵破了這樁命案。

國語辭典修訂本

線索「ㄒ一ㄢˋ ㄙㄨㄛˇ」

⒈  繩可牽引物體,故用以比喻探究事件真象的途徑。

《福惠全書·卷三·蒞任部·馭衙役》:「結劣衿為爪牙,通內丁為線索。」

⒉  情報。

如:「刑警依據線索緝捕嫌犯。」

⒊  針線等物。

《水滸傳·第二四回》:「次日清早,王婆收拾房裡乾淨了,買了些線索,安排了些茶水,在家裡等候。」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線索”。 線繩之類的泛稱。

《水滸傳》第二四回:“﹝ 王婆 ﹞買了些線索,安排了些茶水,在家裡等候。”
清 周亮工 《與何次德書》:“弟幼時見傀儡戲,二尺許長線索,累累任人提弄。”
阿英 《關於北京<燕九竹枝詞>》:“孔尚任 還有一首專詠他們放風箏的詩:‘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

⒉  頭緒;門路。

《朱子語類》卷七五:“又曰事事都有箇端緒可尋。又曰有路脈線索在裡面。”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夏》:“異史氏 曰:‘嗟乎!市儈固不足南面哉!冥中既有線索,恐夫子馬蹤所不及到,作威福者,正不勝誅耳。’”
瞿秋白 《亂彈·新英雄》:“因為幹這一類的把戲,先要有點兒流氓的線索和手段。”
陳登科 《風雷》第一部第二五章:“還有好多線索沒有搞清楚,所以暫時放一下。”

⒊  訊息;情報。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外廷線索紀略》:“初贊 崔呈秀 傳遞線索者, 許秉彝 也。”
《清文獻通考·刑一》:“﹝ 順治 ﹞十三年……嚴商民下海交易之禁,奉諭:海逆未勦,必有姦民暗通線索,資以糧物。”
《玉嬌梨》第三回:“楊老先生 他官雖臺中,卻與 石都督 最厚,又與國戚 汪全 交好,內中線索甚靈。”
葉君健 《火花》二:“他和 吳春茂 都摸不著頭腦,連 馬老三 也提供不出一點線索。”

⒋  脈絡;條理。

清 惠棟 《九曜齋筆記》卷二:“《史記》長篇之妙,千百言如一句,由來線索在手,舉重若輕也。”
馮雪峰 《上饒集中營·關於主題》:“為了展開以上的主題,故事的線索著重在同志們團結起來反抗敵人的鬥爭。”
丁玲 《杜晚香》:“於是她決定重新起草,自己去想,理出線索,用自己理解的字詞,說自己的心裡話。”

⒌  猶眼線。參見“眼線”。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載·袁公始末》:“吳公 訪知為按院線索者,刑廳 陽曲 也。”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黑頭爰立紀略(附)》:“馮 先使私人 田景新 嗾 吳 曰:‘內意薄 丁 矣,可亟參之。’又佈線索於逆 賢 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