緦麻的意思

注音 ㄙ ㄇㄚˊ

拼音 sī má

基本釋義

⒈  古代喪服名。五服中之最輕者,孝服用細麻布製成,服期三月。凡本宗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外姓中為表兄弟,岳父母等,均服之。

國語辭典修訂本

緦麻「ㄙ ㄇㄚˊ」

⒈  用細麻布製成的喪服。用在已出嫁的姑母、堂姊妹及族兄弟,以及表兄弟、岳父母、婿、外孫等之喪時所穿,為期三個月,為五服中最輕的一種。

《儀禮·喪服禮》:「緦麻三月者。」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初應進士時,中朝無緦麻之親,達官無半面之舊。」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喪服名。五服中之最輕者,孝服用細麻布製成,服期三月。凡本宗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外姓中為表兄弟,岳父母等,均服之。

《儀禮·喪服》:“緦麻三月者。”
《穀樑傳·莊公三年》“改葬之禮緦” 唐 楊士勳 疏:“五服者,案喪服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是也。”
漢 賈誼 《新書·六術》:“喪服稱親疏以為重輕,親者重,疏者輕,故復有麤衰,齊衰,大紅,細紅,緦麻,備六,各服其所當服。”
《周書·李穆傳》:“兄弟子姪及緦麻以上親並舅氏,皆霑厚賜。”
《資治通鑑·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敕:‘姨舅既服小功,舅母不得全降,宜服緦麻,堂姨舅宜服袒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