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民的意思

注音 一ˋ ㄇ一ㄣˊ

拼音 yì mín

基本釋義

⒈  賢人;篤義之民。

⒉  謂起義抗暴之民。

⒊  邪曲之人。

⒋  見“義士”。

⒌  舊稱某些被歧視為賤族的民戶。

國語辭典簡編本

義民「ㄧˋ ㄇㄧㄣˊ」

行為合乎正義的人民。

造句他在敵後從事諜報工作被追捕,幸賴村中義民相助,才得以脫險。

國語辭典修訂本

義民「一ˋ ㄇ一ㄣˊ」

⒈  崇尚信義的人。

《書經·多方》:「乃惟以爾多方之義民,不克永於多享。」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皇明義民鮑文卿享年五十有九之柩。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福建汀漳道老友向鼎頓首拜題。」

引證解釋

⒈  賢人;篤義之民。

《書·多方》:“惟天不畀純,乃惟以爾多方之義民,不克永於多享。”
蔡沉 集傳:“義民,賢者也。”

⒉  謂起義抗暴之民。

清 夏燮 《中西紀事·粵民義師》:“道光 二十一年夏, 粵東 義民創洋人於 蕭關 三元里。”

⒊  邪曲之人。

《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則乃宅人,茲乃三宅無義民。”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下》:“義與俄同,衺也。言 夏 先王謀勉用大順之德,然後居賢人於官而任之,則三宅皆無傾衺之民也。”

⒋  見“義士”。

⒌  舊稱某些被歧視為賤族的民戶。

孫中山 《民國大總統通令開放疍戶惰民等許其一體享有公權私權文》:“前 清 沿數千年專制之秕政,變本加厲,抑又甚焉。若 閩 粵 之疍戶, 浙 之惰民, 豫 之丐戶,及所謂發功臣暨披甲家為奴,即俗所謂義民者,又若薙髮者並優倡隸卒等,均有特別限制,使不得與平民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