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桑的意思

注音 一ˋ ㄙㄤ

拼音 yì sāng

基本釋義

⒈  古地名。春秋晉靈輒餓於翳桑,趙盾見而賜以飲食。後輒為晉靈公甲士。會靈公欲殺盾,輒倒戈相衛,盾乃得免。事見《左傳·宣公二年》。按,翳桑,杜預注云,“桑之多蔭翳者”。王引之《經義述聞·左傳中》雲,“翳桑當是地名”。今從王說。後以“翳桑”為餓餒絕糧的典故。

引證解釋

⒈  古地名。 春秋 晉 靈輒 餓於 翳桑,趙盾 見而賜以飲食。後 輒 為 晉靈公 甲士。會 靈公 欲殺 盾,輒 倒戈相衛, 盾 乃得免。事見《左傳·宣公二年》。按,翳桑, 杜預 注云,“桑之多蔭翳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左傳中》雲,“翳桑 當是地名”。今從 王 說。後以“翳桑”為餓餒絕糧的典故。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家有 長卿 壁立之貧,腹懷 翳桑 絶糧之餒。”
宋 虞儔 《十二月二十六日早起雪已三寸許》詩:“宿麥連雲雖入望,路傍猶有翳桑人。”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八:“翳桑餓夫倒戈以衛 宣子,漂絮老媼進食而哀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