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教的意思

注音 ㄕㄥˋ ㄐ一ㄠˋ

拼音 shèng jiào

基本釋義

⒈  舊稱堯、舜、文、武、周公、孔子的教導。

⒉  宗教信徒對各自宗教的尊稱。

引證解釋

⒈  舊稱 堯、舜、文、武、周公、孔子 的教導。

漢 王充 《論衡·率性》:“孔 門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聖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訓之功而漸漬之力也。”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故聖教廢毀,則聰慧之人並造奇音。”
《新唐書·柳渾傳》:“﹝ 柳渾 ﹞早孤,方十餘歲,有巫告曰:‘兒相夭且賤,為浮屠道可緩死。’諸父欲從其言, 渾 曰:‘去聖教,為異術,不若速死。’”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經學理學》:“東吳 之 惠氏、東浙 之 萬氏,經學皆宗 漢,而未嘗悖聖教也。”
梁啟超 《致伍秩庸星使書》:“今 中國 之人,號稱奉聖教,而農工商賈,終身未登夫子廟堂,不知聖教為何物。”

⒉  宗教信徒對各自宗教的尊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吠舍釐國》:“時諸大聖莫不悲感,即召集諸苾芻,依毘奈耶訶責制止,削除謬法,宣明聖教。”
唐 盧士衡 《寄天台道友》詩:“且住人閒行聖教,莫思天路便登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