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的意思

注音 ㄕㄥˋ ㄓˇ

拼音 shèng zhǐ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即封建社會時皇帝下的命令或發表的言論,今常用於比喻。

假傳聖旨。

imperial edict;

國語辭典簡編本

聖旨「ㄕㄥˋ ㄓˇ」

古時稱天子的詔命。後亦用以形容令人不敢違逆的話。

造句他把父親的話當做聖旨,不敢違背。

國語辭典修訂本

聖旨「ㄕㄥˋ ㄓˇ」

⒈  古時對天子詔命的專稱。

唐·杜甫〈江陵望幸〉詩:「甲兵分聖旨,居守付宗臣。」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平少保得了聖旨,星飛出京,到了鬆藩駐劄。」

詔書

引證解釋

⒈  帝王的意旨和命令。

漢 蔡邕 《陳政事七要疏》:“臣伏讀聖旨,雖 周成 遇風,訊諸執事, 宣王 遭旱,密勿祗畏,無以或加。”
漢 荀悅 《漢紀·元帝紀下》:“延壽、湯 承聖旨,倚神靈,總百蠻之軍,攬城郭之兵,出萬死之計,入絶域之地。”
《三國志·魏志·張遼傳》:“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 遼 奉聖旨, 豨 必不敢害故也。”
唐 杜甫 《江陵望幸》詩:“甲兵分聖旨,居守付宗臣。”
宋 王讜 《唐語林·品藻》:“上曰:‘ 李林甫 之材不多得。’ 士淹 曰:‘誠如聖旨,近實無儔。’”
《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使命口宣上皇聖旨:‘教 俞良 到 德壽宮 見駕。’”
《花月痕》第四六回:“劍秋 口才,本是好的,對答如流。是日奏對,洋洋灑灑,大稱聖旨,就放個 嶽鄂 節度。”
老舍 《寶船》第二幕:“皇上有聖旨,大夥兒用心聽!”

⒉  今多用於比喻不能違反的意見或話語,有諷刺意。

浩然 《豔陽天》第七章:“他把 馬之悅 的每一句話都當聖旨來念。”
魏巍 《東方》第一部第五章:“我想撈兩條小魚兒,咱爺兒倆喝兩盅兒!剛下上網,忽聽聖旨到,就把我給提溜來啦。”

⒊  元 代特指從蒙語譯為漢語,多用白話的皇帝訓敕。

《<經世大典>序錄》:“國朝以國語訓勅者曰聖旨,史臣代言者曰詔書。”

⒋  聖人的意旨。有時專用於 孔子。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休 少以好學,遊心典謨,既綜七經,又精群緯,鉤深極奧,窮覽聖旨。”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淮水》:“蓋 丘明 親承聖旨,録為實證矣。”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若乃尊賢隱諱,固 尼父 之聖旨,蓋纖瑕不能玷瑾瑜也。”
唐 歐陽詹 《懷州應巨集詞試片言折獄論》:“夫子之言,蓋非於 季路 之雲也。後之人不窮聖旨,以為夫子美於 季路,任一時之見輕而折獄者十有八九焉。迂哉!斯人也!”

⒌  佛教徒稱佛諭。

《金石續編·北齊宋顯伯等造像龕記》:“朝尋聖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大乘者,正理也,宜改先執,務從聖旨。”
唐 高墉 《龍華寺窣堵波塔銘》:“彌勒 佛前,親承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