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莢的意思

注音 ㄈㄟˊ ㄗㄠˋ ㄐ一ㄚˊ

拼音 féi zào jiá

基本釋義

⒈  木名。果肉供洗滌及藥用。

國語辭典修訂本

肥皂莢「ㄈㄟˊ ㄗㄠˋ ㄐ一ㄚˊ」

⒈  植物名。蘇木科肥皂莢屬,喬木。高可達十餘公尺。小葉二十至二十四枚,初為銀白色,長則為蒼綠色,背面有短柔毛,長橢圓形。花白色或紫色。莢果扁平,褐色,種子二至四顆,黑色球狀,平滑。莢果富鹼質,可用於洗濯。

引證解釋

⒈  木名。果肉供洗滌及藥用。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肥皂莢》:“肥皂莢生高山中,其樹高大,葉如檀及皂莢葉,五六月開白花,結莢長三四寸,狀如雲實之莢,而肥厚多肉。內有黑子數顆,大如指頭,不正圓,其色如漆而甚堅。中有白仁如慄,……十月採莢,煮熟搗爛和白麵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

《相感志》言:‘肥皂莢水死金魚,闢馬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