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ㄍㄡˇ

拼音 gǒu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苟「ㄍㄡˇ」

1.姑且、暫且。

造句安、延殘喘

2.隨便、草率。

造句且、一絲不

3.如果、假使。用於文言文。

造句志於仁矣,無惡也。(《論語.里仁》)

4.姓。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ㄍㄡˇ

拼音 gǒu


[副]
姑且、暫且。如:「苟同」、「苟安」、「苟延殘喘」。《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唐.柳宗元〈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詩:「恬死百憂盡,苟生萬慮滋。」
[形]
隨便、草率。如:「一絲不苟」。
[連]
1.如果、假設。《論語.里仁》:「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2.乃、才。《楚辭.屈原.離騷》:「夫惟聖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名]
姓。如漢代有苟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