苾芻的意思

注音 ㄅ一ˋ ㄔㄨˊ

拼音 bì chú

基本釋義

⒈  亦作“苾蒭”。

⒉  即比丘。本西域草名,梵語以喻出家的佛弟子。為受具足戒者之通稱。

國語辭典修訂本

苾芻「ㄅ一ˋ ㄔㄨˊ」

⒈  佛教用語。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女性出家受具足戒者稱「苾芻尼」。也作「比丘」、「比邱」。

《瑜伽師地論·卷六》:「苾芻當知於諸法中,假立有我。」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苾蒭”。即比丘。本西域草名,梵語以喻出家的佛弟子。為受具足戒者之通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訶補羅國》:“大者謂苾芻,小者稱沙彌。”
唐 白居易 《東都十律大德長聖善寺缽塔院主智如和尚茶毗幢記》:“前後講毗尼三十會,度苾蒭百千人。”
《西遊記》第十三回:“﹝ 三藏 ﹞又念一卷《孔雀經》,及談苾蒭洗業的故事。”
章炳麟 《大乘佛教緣起考》:“時 阿難陀 與諸苾蒭在竹林園,有一苾芻而説頌曰:‘若人壽百歲不見白水鶴,不如一日生得見白水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