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的意思

注音 ㄒㄨ ㄨˊ

拼音 xū wú

詞性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荒誕無稽。

nothingness,nihility;

⒉  天空。

高標連汗漫,向望接虛無。——柳宗元《省試觀慶雲圖》詩。

sky;

國語辭典簡編本

虛無「ㄒㄩ ㄨˊ」

不實際的、無法捉摸的。

造句虛無縹緲

國語辭典修訂本

虛無「ㄒㄨ ㄨˊ」

⒈  太空、天空。

唐·柳宗元〈省試觀慶雲圖〉詩:「高標連汗漫,迥望接虛無。」

⒉  道家指道的空靈本體。

《淮南子·精神》:「虛無者,道之所居也。」
《漢書·卷六二· 司馬遷傳》:「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虛無”。

⒉  道家用以指“道”的本體。謂道體虛無,故能包容萬物;性合於道,故有而若無,實而若虛。

《莊子·刻意》:“夫恬惔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
《文子·十守》:“故靜漠者神明之宅,虛無者道之所居。”
《淮南子·俶真訓》:“是故虛無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⒊  謂清靜無慾,無所愛惡。

《素問·上古天真論》:“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呂氏春秋·知度》:“君服性命之情,去愛惡之心,用虛無為本。”
高誘 注:“虛無,無所愛惡也。”
宋 王禹偁 《賀冊尊號表》:“尚以為法天之義,可以體剛健而奉高明;崇道之名,可以守虛無而務清浄。”
清 唐甄 《潛書·破祟》:“莊周 傷道喪世亂,由於利慾,而矯之以虛無。虛無非差也,無之所以求其有也。”

⒋  天空;清虛之境。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然後揚節而上浮,凌驚風,歷駭猋,乘虛無,與神俱。”
唐 杜甫 《白帝樓》詩:“漠漠虛無裡,連連睥睨侵。”
仇兆鰲 注:“太虛之際,城堞上侵,極言城之高峻。”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七:“桂林 石山怪偉,東南所無。 韓退之 謂‘山如碧玉簪。’……近時 劉叔治 雲:‘環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虛無海上山。’皆極其形容。”
明 何景明 《自武陵至沅陵道中雜詩》之九:“青壁結煙靄,縹緲凌虛無。”

⒌  謂荒誕無稽。

漢 王符 《潛夫論·務本》:“忠信謹慎,此德義之基也;虛無譎詭,此亂道之根也。”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世人以 劉向 作金不成,便謂索隱行怪,好傳虛無,所撰《列仙》,皆復妄作。”
宋 歐陽修 《六一筆記·老氏說》:“老子 為書,比其餘諸子以為簡要也……其言雖若虛無,而於治人之術至矣。”

⒍  空無所有。

唐 杜甫 《熱》詩之一:“雷霆空霹靂,雲雨竟虛無。”
清 金農 《憩王屋山後十方院》詩之一:“斗室虛無隘九州,蕭條還作採真遊。”
魯迅 《野草·求乞者》:“我將用無所為和沉默求乞……我至少將得到虛無。”

⒎  指想象或理想。

劉師培 《南北文學不同論》:“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間,多尚實際;南方之地,水勢浩洋,民生其際,多尚虛無。民崇實際,故所著之文,不外記事、析理二端;民尚虛無,故所作之文,或為言志、抒情之體。”

⒏  盲目地否定一切或排斥一切。參見“虛無主義”。見“虛無”。

巴金 《談<滅亡>》:“這八句關於‘最先起來反抗壓迫的人’的詩絕非表現‘革命也滅亡不革命也滅亡’的虛無悲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