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ㄥˊ ㄕㄨ

拼音 xíng shū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漢字字型,形體和筆勢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

running hand (in Chinese calligraphy); cursive suript;

國語辭典簡編本

行書「ㄒㄧㄥˊ ㄕㄨ」

筆勢和字形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字形較草書端莊,但筆勢較楷書流暢活潑。書寫自由,講究文字的點畫、結構和墨色的變化。

造句王羲之的〈蘭亭帖〉是行書的典範。 △連真

國語辭典修訂本

行書「ㄒ一ㄥˊ ㄕㄨ」

⒈  書體名。筆勢和字形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比草書端莊,近於楷書,但筆勢較流暢活潑。書體自由,講究點畫、結構和墨色的變化。

引證解釋

⒈  寫作文書。

《管子·問》:“官賤行書,身士,以家臣自代者幾何人?”
尹知章 注:“其人居官乃賤,自行文書,身任士職,輒以家臣自代,亦須知其數也。”
《墨子·號令》:“挾私書,行請謁及為行書者,釋守事而治私家事,卒民相盜家室、嬰兒,皆斷,無赦。”

⒉  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漢字字型。

《晉書·謝安傳》:“及總角,神識沉敏,風宇條暢,善行書。”
唐 張彥遠 《法書要錄·張懷瓘書斷上》:“案行書者, 後漢 潁川 劉德昇 所作也。即正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字學》:“隸書悖而行書作,行書狂而草書聖。”
巴金 《秋》四四:“對聯是 何子貞 的行書。”

⒊  八股文章的選集,所選大都是舉人的作品。也稱“行卷”。參見“行卷”。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自從那年到 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書、行書、名家的稿子,還有《四書講書》、《五經講書》、《古文選本》--家裡有個帳,共九十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