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臺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ㄥˊ ㄊㄞˊ

拼音 xíng tái

基本釋義

⒈  臺省在外者稱行臺。魏晉始有之,為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北朝後期,稱尚書大行臺,設定官屬無異於中央,自成行政系統。唐貞觀以後漸廢。金、元時,因轄境遼闊,又按中央制度分設於各地區,有行中書省(行省),行樞密院(行院),行御史臺(行臺),分別執掌行政,軍事及監察權。行省實即繼承前代的行臺制度。

⒉  舊時地方大吏的官署與居住之所。

⒊  客寓,旅館。

⒋  臨時設立的戲臺。

國語辭典修訂本

行臺「ㄒ一ㄥˊ ㄊㄞˊ」

⒈  大吏出巡時所駐的地方。明·徐渭也作「行轅」。

《雌木蘭·第二齣》:「只因省親心急,不得到行臺親謝。」
《官場現形記·第一八回》:「其時城內早經預備,把個總督行臺,做了欽差行 轅。」

⒉  臨時搭建的戲臺。

《紅樓夢·第八五回》:「就在賈母正廳前,搭起行臺。」

⒊  職官名。指置於外州的尚書省。本專主軍事,後始兼理民事,唐廢。元有行御史臺, 監臨諸省。

引證解釋

⒈  臺省在外者稱行臺。 魏 晉 始有之,為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 北朝 後期,稱尚書大行臺,設定官屬無異於中央,自成行政系統。 唐 貞觀 以後漸廢。 金、元 時,因轄境遼闊,又按中央制度分設於各地區,有行中書省(行省),行樞密院(行院),行御史臺(行臺),分別執掌行政,軍事及監察權。行省實即繼承前代的行臺制度。

⒉  舊時地方大吏的官署與居住之所。

宋 黃庭堅 《送顧子敦赴河東》詩之三:“攬轡都城風露秋,行臺無妾護衣篝。”
《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其時城內早經預備,把個總督行臺,做了欽差行轅。”

⒊  客寓,旅館。

蘇曼殊 《答柳亞子書》:“桐 兄前日抵 申,同寓行臺,今擬明日同作 蘇臺 之遊。”

⒋  臨時設立的戲臺。

《紅樓夢》第八五回:“這日一早, 王子勝 和親戚家已送過一班戲來,就在 賈母 正廳前,搭起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