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缽的意思

注音 一 ㄅㄛ

拼音 yī bō

基本釋義

⒈  原指佛教中師父傳授給徒弟的袈裟和缽,後泛指傳授下來的思想、學問、技能等。

legacy; Buddhist monk’s mantle and alms bowl which he hands down to his favourite disciple;

國語辭典簡編本

衣缽「ㄧ ㄅㄛ」

衣,袈裟。缽,食具。衣缽本指佛教師徒相傳的法器,佛法傳承的依據。後泛指師長所傳授的學術、技藝等。

造句王師傅毫不保留的將衣缽傳給學徒,希望這門巧藝永遠傳承,並發揚光大。

國語辭典修訂本

衣缽「一 ㄅㄛ」

⒈  佛教僧尼的袈裟與飯盂。

《三國演義·第二七回》:「貧僧此處難容,收拾衣缽,亦往他處雲遊也。」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亦且衣缽充實,家道從容。」

⒉  泛指老師所傳授的思想、學術、技能。

宋·楊萬里〈贈王婿時可〉詩:「兩家不是無家法,何須外人問衣缽。」
《通俗編·服飾》引《邵氏聞見錄》:「君文宜冠多士,屈居十三者,欲君傳老夫衣缽耳。」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衣缽”。

⒉  佛教僧尼的袈裟與飯盂。

唐 崔顥 《贈懷一上人》詩:“竹房見衣缽,鬆宇清身心。”
《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和尚收拾衣缽被窩,打個包兒,做成一擔,尋根竹子,挑出菴門。”
清 張爾岐 《蒿庵閒話》卷一:“六祖衣缽,傳自 達磨,藏 廣東 傳法寺。衣本西方諸佛傳法信器,缽則 魏主 所賜。”
秦牧 《藝海拾貝·惠能和尚的偈語》:“﹝ 惠能 ﹞在原籍死後移靈 曲江 南華寺,六十年代初 南華寺 還有他的‘真身’和‘衣缽’。”

⒊  佛家以衣缽為師徒傳授之法器,因引申指師傳的思想、學問、技能等。

宋 蘇軾 《再和許朝奉》:“傳家有衣缽,斷獄盡《春秋》。”
明 李贄 《藏書·儒臣傳·孟軻》:“孟氏 之學,識其大者,真若登 孔子 之堂而受衣缽也。”
清 趙翼 《奴子陸喜善蒸鴨戲調子才》詩:“淺夫好為師,竟爾付衣缽。”
馬南邨 《燕山夜話·宛平大小米》:“他由於家學淵源,繼承他祖父的衣缽,書畫也都有專長。”

⒋  借指僧家的衣食,資財。

《八瓊室金石補正·僧惠等造天宮像記》:“遂捨衣缽之餘,採石名山,訪巧求能,願雕真容。”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寺僧 廣明,做人俊爽風流,好與官員士子每往來,亦且衣缽充實,家道從容,所以士人每喜與他交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