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蒸的意思

注音 ㄍㄨㄛˇ ㄓㄥ

拼音 guǒ zhēng

基本釋義

⒈  食品名。一說即粽子。

⒉  包裹而蒸熟。

引證解釋

⒈  食品名。一說即粽子。

《南齊書·明帝紀》:“太官進御食,有裹蒸。”
《資治通鑑·齊明帝建武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今之裹蒸,以餹和糯米,入香藥、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籜裹而蒸之。”
唐 孫元晏 《詠史詩·齊明帝裹蒸》:“惜得裹蒸無用處,不如安霸取江山。”
明 王志堅 《表異錄·飲食》:“《南史》‘大官進裹蒸’,今之角黍也。”

⒉  包裹而蒸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蒸缹》:“裹蒸生魚,方七寸準,又云五寸準。豉汁煮秫米如蒸熊。生薑、橘皮、胡芹、小蒜、鹽,細切,熬糝,膏油塗箬,十字裹之。糝在上,復以糝屈牖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