襞箋的意思

注音 ㄅ一ˋ ㄐ一ㄢ

拼音 bì jiān

基本釋義

⒈  亦作“襞箋”。

⒉  摺紙作書。語出《南史·陳紀下·後主》:“﹝後主﹞常使張貴妃、孔貴人等八人夾坐,江總、孔範等十人預宴,號曰'狎客'。先令八婦人襞採箋,制五言詩,十客一時繼和,遲則罰酒。”

引證解釋

⒈  摺紙作書。

語出《南史·陳紀下·後主》:“﹝ 後主 ﹞常使 張貴妃、孔貴人 等八人夾坐, 江總、孔範 等十人預宴,號曰‘狎客’。先令八婦人襞採箋,製五言詩,十客一時繼和,遲則罰酒。”
唐 劉禹錫 《樂天寄憶舊遊因作報白君以答》詩:“酒酣襞牋飛逸韻,至今傳在人人口。”
宋 陸游 《初到蜀州寄成都諸友》詩:“襞箋報與諸公道, 罨畫亭 邊第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