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的意思

注音 ㄍㄨㄢ ㄕˋ 一ㄣ

拼音 guān shì yīn

基本釋義

⒈  佛教的菩薩之一,佛教徒認為是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難之神。也叫“觀自在”、“觀音大士”。簡稱“觀音”

Avalokitesvara; Guanyin;

國語辭典修訂本

觀世音「ㄍㄨㄢ ㄕˋ 一ㄣ」

⒈  西方三聖之一。觀察苦惱眾生的音聲,而循聲解救,故稱為「觀世音」。參見「觀世音菩薩」條。

引證解釋

⒈  佛教菩薩名。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難之神。 唐 避 太宗 李世民 諱,省稱 觀音。別稱 觀自在 或 觀音大士。參閱《翻譯名義集·菩薩別名》、 清 趙翼 《陔餘叢考·觀音像》。

《南史·王玄謨傳》:“初, 玄謨 始將見殺,夢人告曰:‘誦 觀世音 千遍則免。’”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莊嶽委談上》:“今塑畫 觀音 像,無不作婦人者,蓋菩薩相端妍靚麗, 文殊、普賢 悉爾,不特 觀世音 也…… 唐 以前塑像,固不作婦人也。”
廖仲愷 《農民解放的方法》:“農民協會是救苦救難的,能夠救苦救難的並不是 觀世音,就是農民協會!”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十章:“到家,掀開竹簾一看,母親正跪在神像前,喃喃禱告著:‘菩薩!大慈大悲的 觀世音 !保佑保佑我那孩子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