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稜的意思

注音 ㄍㄨ ㄌㄥˊ

拼音 gū léng

基本釋義

⒈  見“觚稜”。

國語辭典修訂本

觚稜「ㄍㄨ ㄌㄥˊ」

⒈  殿堂上最高的地方。

《文選·班固·西都賦》:「上觚稜而棲金爵,內則別風之嶕嶢。」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觚稜”。

⒉  宮闕上轉角處的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亦借指宮闕。參見“柧稜”。

《文選·班固<西都賦>》:“設璧門之鳳闕,上觚稜而棲金爵。”
呂向 注:“觚稜,闕角也。”
《後漢書·班固傳上》作“柧稜”。 宋 王觀國 《學林·觚角》:“所謂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謂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天地三·天目山》:“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遷 岐 説果非。”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達京華。”
郁達夫 《偶成》詩:“不羨神仙況一官,觚稜那復夢 長安。”

⒊  借指京城。

宋 秦觀 《赴杭倅至汴上作》詩:“俯仰觚稜十載間,扁舟江海得身閒。”
康有為 《出都留別諸公》詩:“無端又作觚稜夢,醒視扁舟落五湖。”

⒋  借指故國。

梁啟超 《遊箱根浴溫泉作》詩:“忽起觚稜思,鄉心到 玉關。”

⒌  稜角。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時河冰方結,觚稜如鋒刃。”

⒍  比喻言行方正剛烈。見“觚稜”。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見訪即送其歸裡》詩之一:“時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