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一)ㄐㄧㄝˇ

拼音 (一)jiě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一)ㄐㄧㄝˇ」

1.分割、剖開。

造句

2.分裂、分散。

造句、溶、難分難

3.釋放、鬆開。

造句扣子、開繩子、寬衣帶 ◎

4.免除、消除。

造句悶、救、

5.陳述、說明。

造句釋、辯

6.曉悟、明白。

造句、了、大惑不

7.辨識、看法。

造句

8.排出汗水或大小便。

造句便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一)ㄐㄧㄝˇ

拼音 (一)jiě


[動]
1.分割、剖分。如:「解剖」。《左傳.宣公四年》:「宰夫將解黿。」《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2.分裂、分散。如:「瓦解」、「溶解」、「難分難解」。

3.打開、鬆開、鬆脫。如:「解扣子」、「解開繩子」、「寬衣解帶」。

4.免除、消除。如:「解圍」、「解悶」、「解救」、「解渴」、「調解」。《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5.陳述、說明。如:「講解」、「解釋」、「辯解」。

6.曉晤、明白、清楚。如:「理解」、「了解」、「費解」、「大惑不解」。

7.排出汗水或大小便。如:「小解」。漢.王充《論衡.寒溫》:「人中於寒,飲藥行解。」《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於路只推腹痛難忍,幾遍要解。」

8.會、能夠。晉.陶淵明〈九日閑居〉詩:「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名]
1.文體名。古代文體之一,旨在辯論解說。晉.張華《博物志.卷六.文籍考》:「賢者著述曰傳、曰記、曰章句、曰解、曰論、曰讀。」《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乃作進學解以自諭。」

2.答案。如:「不得其解」。

3.見識、看法。如:「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