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梨勒的意思

注音 ㄏㄜ ㄌ一ˊ ㄌㄜˋ

拼音 hē lí lè

基本釋義

⒈  亦作“訶黎勒”。

⒉  梵語harītakī,意譯為柯子。植物名。常綠喬木。果實可入藥。

⒊  指其果實。

國語辭典修訂本

訶梨勒「ㄏㄜ ㄌ一ˊ ㄌㄜˋ」

⒈  植物名。使君子科欖仁樹屬,落葉大喬木。樹皮厚而呈灰褐色。葉有柄,橢圓形或闊倒卵形。花兩性,綠白色或黃色。核果倒卵形,可供藥用,有下氣消痰之效。原產於印度,我國嶺南亦有出產。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訶黎勒”。

⒉  梵語harītakī,意譯為柯子。植物名。常綠喬木。果實可入藥。

漢 張仲景 《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下利氣者,當利其小便。氣利,訶黎勒散主之。”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木類》:“訶梨勒,樹似木梡,花白,子形如橄欖,六路,皮肉相著,可作飲。”

⒊  指其果實。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五》:“今醫家所用訶梨勒,是其子,不聞用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