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的意思

注音 (二)ㄉㄧㄠˋ

拼音 (二)diào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調「(二)ㄉㄧㄠˋ」

1.職務更動。

造句調職、調差、外調

2.派遣、安排。

造句調度、調兵遣將

3.互換。

造句調調換、調位置

4.提取。

造句調、抽調調卷宗

5.樂律、韻律。

造句調

6.音樂上調式的類別和主音高度。如C大調、D大調

7.語言中字音的高低升降。

造句陽平調、去聲調、入聲調

8.說話、讀書或朗誦的腔調

造句南腔北調

10.言詞、意見。

造句調、老調、陳腔濫調 10. 人的風格才情或思想情感。

造句調、情調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二)ㄉㄧㄠˋ

拼音 (二)diào


[動]
1.職務更動。如:「調職」、「調差」、「轉調」、「外調」。《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然袁盎亦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為隴西都尉。」

2.派遣、安排。如:「調度」、「調兵遣將」。《漢書.卷八.宣帝紀》:「秋,大發興調關東輕車銳卒,選郡國吏三百石伉健習騎射者,皆從軍。」

3.互換。如:「對調」、「調換」、「調位置」。

4.提取。如:「借調」、「抽調」、「調卷宗」、「調病歷」。
[名]
1.樂律、韻律。《淮南子.氾論》:「事猶琴瑟,每絃改調。」《新唐書.卷一八三.鄭綮傳》:「綮本善詩,其語多俳諧,故使落調。」

2.調式的類別和主音高度。如:「C大調」、「D大調」。

3.語言中字音的高低升降。如:「陽平調」、「去聲調」、「入聲調」。

4.說話、讀書或朗誦的腔調。如:「南腔北調」、「鄉音鄉調」。

5.言詞、意見。如:「論調」、「老調」、「陳腔濫調」。

6.人的風格才情或思想情感。如:「格調」、「情調」。《晉書.卷五一.王接傳》:「王接才調秀出,見賞知音。」唐.元稹〈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脫俗殊常調,潛工大有為。」

7.戶稅。《新唐書.卷五一.食貨志一》:「唐之始時,授人以口分、世業田,而取之以租、庸、調之法。……丁隨鄉所出,歲輸絹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綿三兩,麻三斤,非蠶鄉則輸銀十四兩,謂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