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鼎的意思

注音 ㄊ一ㄠˊ ㄉ一ㄥˇ

拼音 tiáo dǐng

基本釋義

⒈  烹調食物。

⒉  喻任宰相治理國家。語本《韓詩外傳》卷七:“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負鼎操俎調五味,而立為相,其遇湯也。”

⒊  指治理國家的才能。

國語辭典修訂本

調鼎「ㄊ一ㄠˊ ㄉ一ㄥˇ」

⒈  處理國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調味。

《舊唐書·卷一七〇·裴度傳》:「果聞勿藥之喜,更俟調鼎之功,而體力未和,音容尚阻。」
唐·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詩:「未逢調鼎用,徒有濟川心。」

引證解釋

⒈  烹調食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上》:“餘見宰人嘆曰:‘ 伊尹 與 易牙 同知調鼎,而有賢不肖之殊。’”
唐 劉禹錫 《送太常蕭博士棄官歸養赴東都》詩:“侍膳曾調鼎,循陔更握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左傳》:‘ 晏子 曰:“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
’是古人調鼎用梅醢也。”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八:“《農桑通訣》曰:又一種澤蒜,可以香食。 吳 人調鼎,率多用此。”

⒉  喻任宰相治理國家。

語本《韓詩外傳》卷七:“伊尹,故 有莘氏 僮也,負鼎操俎調五味,而立為相,其遇 湯 也。”
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詩:“未逢調鼎用,徒有濟川心。”
元 薩都剌 《題光春捲上有蕭滕王三學士贊》詩:“未經調鼎休惆悵,會見留酸到子孫。”
清 張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韻》:“自此期調鼎,無端怨失弓。”

⒊  指治理國家的才能。

唐 皇甫冉 《彭祖井》詩:“聞道延年如玉液,欲將調鼎獻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