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照的意思

注音 ㄏㄨˋ ㄓㄠˋ

拼音 hù zhào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由一個國家的外交主管機關發給出國公民,證明其身分的證件,要求外國政府在需要時給予保護,並在得到外國政府受權的官員的簽證認可後,允許他在該國的邊界以內旅行。

外交護照。

passport;

⒉  舊時主管部門向外出或運送貨物者發放的憑證。

國語辭典簡編本

護照「ㄏㄨˋ ㄓㄠˋ」

官員或國民出國時,政府所發給的證件。可證明其國籍身分,請求外國官署保護,並申請准予居留或通行。一般分為外交護照、公務護照和普通護照

造句本國人士必須持有外交部簽發的護照才能出國旅行。

國語辭典修訂本

護照「ㄏㄨˋ ㄓㄠˋ」

⒈  官員或國民出國時,政府所發給的證件。可證明其身分,並請外國官署保護,申請准予居留或通行。一般分為外交護照、公務護照和普通護照。

⒉  清朝時,政府發給外國人可在中國通行的證件。

《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因想各國人民到處遊歷,既領有護照,地官就應當照章保護才是。」

引證解釋

⒈  因出差、旅行或運輸貨物等向主管機關領取的通行證。

《清史稿·文宗紀》:“駱秉章 奏賊中投出難民,給予免死護照,資遣回籍。”
葉紫 《豐收》一:“壟上的饑民都走到死亡線上了,才由 何八爺 代替饑民向縣太爺擔保不會變亂黨,再三地求了幾張護照,分途逃出境來。”
楊朔 《潼關之夜》:“最後,我拿出八路軍的護照,他們才認為滿意。”

⒉  證明出國公民身份的證件。由本國外交主管機關發給。

清 薛福成 《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德國 天主教士若領有 德國 欽差公署所發護照,其應為保護及應沾利益之處應與 法國 教士領有 法國 欽差公署所發護照無異。”
鄒韜奮 《萍蹤寄語》四:“僅上岸遊覽而不打算居住的搭客,可不必驗看護照。”